近年來,沐鸣平台環境工程專業堅持以“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及電子產品綠色設計與製造”為主攻方向👃,尋求從源頭到終端解決電子產品的綠色設計、綠色製造及綠色處理技術🕐,在電子廢棄物資源化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為進一步提升沐鸣平台知識服務能力,主動對接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業,學校決定籌建“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目前,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沐鸣平台籌建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的舉措引起了《文匯報》等媒體的關註7️⃣,《文匯報》於2013年5月27日以“二工大籌建‘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打造綠色‘變廢為寶’產業鏈”為題🧲🙎🏿♂️,對此予以大幅報道。
報道原文如下:
二工大籌建“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
打造綠色“變廢為寶”產業鏈
(記者 樊麗萍)城市裏正崛起一種新的“礦產資源”——電子廢棄物。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正進入電子產品報廢高峰期,電子廢棄物近年以16%-28%的速度增長🌍,是普通固體廢棄物增量的三倍。
通過技術研發和決策研究,提高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水平🤽🏽♀️,記者從沐鸣娱乐獲悉◻️🧡,新籌建的“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正著力於提高“城市礦產”的產量🧗♂️,形成一條綠色的“變廢為寶”產業鏈。
電子廢棄物是“富礦”也是“炸彈”
1噸電腦主板可提煉黃金300克-400克💧;1塊小小的集成電路板,據保守測算,可提取的金屬量占比達15%-20%。如果借用礦產品位的概念𓀄🌚,銅礦含量超過10%就算“富礦”,以此衡量👳,電子廢棄物正是出現在城市的新型“礦產”。
全球每年產生電子廢棄物5000萬噸,且大多數從發達國家流向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來自行業的調查表明,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每年生產230余萬噸👨🏼🚀,僅次於美國的300萬噸🥕;此外🌊,還有約3500萬噸“流入”的電子廢棄物有待處理。
由於電子廢棄物潛在經濟價值高,不少馬路“遊擊隊”肆意回收。他們大多通過人工拆解,甚至用焚燒等化學方式處置“煉金”。但電子廢棄物處置不當,重金屬及其他物質將會汙染水👬🏼、空氣、土壤並危害動植物,這條汙染鏈將危及人類生存安全。
讓電子廢棄物變廢為寶,又要根除它成為環境“炸彈”的威脅,關鍵在於科學的回收和處置體系。沐鸣娱乐副校長瞿誌豪教授介紹,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都已通過立法🍮🚶♀️,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回收-再生”循環發展體系🛞。比如➜,日本的《家用電器再生利用法》明確提出🏊,為形成順暢的回收體系👏🦎,廠家、商家和消費者都要承擔“再商品化”的責任。法國也強調社會共同盡責,並規定每人每年至少要回收4公斤電子垃圾👳♀️。
行業處置技術短板抑製“富礦”開發
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2011年正式實施🧏♂️。但要真正讓電子廢棄物再生,僅有立法遠不足以解決所有的難題🚣🏿。
據了解🔸📒,目前全國範圍內從事電子廢棄物收集或處理產業中具有資質的企業只有105家。去年7月1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上述105家企業中符合標準的補貼企業僅43家,今年將新增21家。
“獲得資格的企業規模偏小🏊🏻♂️🌄、行業競爭力弱🚴🏼😂,它們與國外相關企業在技術裝備、處理能力以及從業人員素質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瞿誌豪說得直接,行業共性技術如果不解決💞👏,這塊短板將抑製“礦產開發”的水平和能力↘️。
實際上🛗,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也就區區十多年的發展歷史。而2002年🍃,恰逢上海二工大籌建環境工程專業🏋🏼♀️。當時🧓🏽,電子廢棄物和綠色電子材料就被該校列為重點培育的特色學科。瞿誌豪說🚸,之所以瞄準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和電子產品綠色設計、製造作為主攻方向,就是希望充分發揮學校的科研優勢🔁,提升高校服務城市發展的能力。
如今來看,當時的學科布局無疑是正確的🤵🏻♀️🦸🏼♂️。沐鸣娱乐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白建峰博士介紹,目前🧹,該校已經在電子廢棄物資源化領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比如👨🏻🎓,由該校研發的“微生物浸出PCB(印製電路板)及電子產品中貴金屬”的技術🧑🏻🎄,采用微生物方法處置電子廢棄物,確保處置過程的綠色環保🤪。該技術目前通過國家行業協會及省部級技術鑒定、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並正在進行更大規模化生產應用。
此外🧑🏻🎓,由二工大研究開發的廢棄PCB非金屬材料再利用、廢棄硒鼓處理⚔️、廢CRT顯示器脫鉛、電子廢棄物再製造等技術,目前已申請多項專利、具備了規模化轉讓條件。
推動戰略新型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對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的研發,目前還只是邁出了一小步👆🏿。盡快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資源化系統🎟,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骨幹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可少🎽♜。
市教委去年實施“上海2011計劃”,二工大的“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成為第二批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之一👩✈️。根據要求,該項目去年6月立項,每年市教委都將投入1000萬元✬、連續5年支持高校知識服務平臺的建設🧑🏽🍼。
瞿誌豪說,今後,產學研合作開發中心將重點圍繞產業政策研究🧾、新技術和新工藝研發等方面,建立政產學研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實現關鍵領域、關鍵技術的突破🥽,對接區域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更好地服務上海經濟建設的轉型發展。
原始鏈接🥅:http://pdf.news365.com.cn/whpdf/20130527/WH13052708.pdf
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