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級單位,機關及直屬各部門:
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關於征集2025年度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領域科技創新研究項目的通知》(https://www.shanghai.gov.cn/gwk/search/content/60269b7c8740440aa036a9390bdd65c6)🧑🏿🍳,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研究題目與要點
(一)上海市級🧓🏼、區級、街鎮級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分類指引研究
為本市應急救災物資儲備提供分災種🧑🏿🚒、分層級🤘🏼🗣、分部門的準則和規範🤏🏽,重點解決應急救災物資“儲什麽”“儲多少”“誰來儲”“怎麽儲”等難題👨🎤,推動基層應急救災物資儲備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提高應對突發事件應急物資保障能力。
(二)糧倉保溫隔熱創新技術在糧庫升級改造中應用研究
以提升地方儲備倉房儲糧效果為目標,在糧庫升級改造中,分析選配適宜的綠色儲糧設施設備、工藝及材料等,實現“溫控儲藏保質保鮮🛹、藥劑使用減量增效🧑🏽🏭、倉儲作業環境友好”目標。
(三)上海“星級糧庫”創建評定體系研究
借鑒酒店“星級”評定方法,導入“星級”管理模式🍸,開展上海“星級糧庫”創建評價方法及指標體系評定,提升全市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倉儲規範化管理水平。
(四)新糧陳糧判定方法研究
目前國家只有稻谷的新鮮度的判定方法,但無法解決政府儲備糧入庫快速判定摻混糧收獲年份等問題🧗♂️🍩。通過分析研究,解決目前政府儲備糧食和糧食收購期間對最新糧食收獲年份的判定(可優先研究稻谷)🦸🏻♀️,推動形成相關判定標準。
(五)大米新陳度綜合評價規範研究
國家現僅有稻谷新鮮度的測定與判別方法🧘🏽♀️,尚無判定大米新陳度的綜合評價方法🛸。研究大米新陳度綜合評價技術規範🍜,為相關監管部門評價大米的新陳度及摻陳米的檢測提供依據🚴🏽。
(六)倉內散裝糧食數量判定技術(設備)研究
按照上海糧食庫存檢查要求🧕,研究便捷操作、精準測定技術(設備)⭕️,解決上海糧食庫存檢查現有測算(紅外線)方案準確度或操作便捷性問題🈁。
(七)上海糧食儲備倉庫安全指數評價體系研究
從軟硬件設施和業務、技術等多維度綜合評估儲備倉庫適合儲存糧食評估方法𓀃,建立綜合各類外因和內因結合的評價體系。
(八)稻米適度加工技術對比及轉化應用調查研究
貫徹“國家全谷物行動計劃”理念🛗,研究稻米適度加工技術轉化應用存在的難點、堵點,探索提出適合本地市場消費實際的加工精度指標和技術轉化路徑。
(九)上海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研究
上海作為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新建糧庫項目難以達到全市統一的裝配率要求。分析兄弟省市糧倉建設項目、本市其它相近項目預製裝配情況,對淺圓倉💁🏼、平房倉、成品糧樓房倉等糧倉建設項目如何平衡高標準糧倉要求和裝配率要求給出合理建議。
(十)大米儲存品質判定研究
政府儲備糧食在春秋季普查時需要檢測糧食儲存品質情況🕣👩🏿🎤,及時輪出正常儲存年限內但已不宜存糧食。目前大米沒有儲存品質判定指標。研究大米是否宜存的可定性量化指標及運用方法,確保儲存安全。
二、申報要求
研究團隊負責人應當具有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研究總體設計、主要觀點🐷、研究方法、內容撰寫等發揮主要作用🤵🏽♂️;研究團隊成員一般不超過10人🥎。填寫《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創新研究項目申報表》(詳見附件)🎧,研究核心內容需與研究方向匹配。
三、申報方式
請各二級單位於2025年1月18日前提交本部門匯總表及申報表電子版至郵箱(kyjh@sspu.edu.cn)。
科研處
2025年1月7日